旅遊麗江,絕對不能忽略的還有玉龍雪山,對納西族來說玉龍雪山就是他們的神山。這座由十三個雪峰組成的山脈,東西綿延20公里,主峰「扇子陡」高5596公尺,其他山峰也都在海拔4500公尺以上。由於山頂常年積雪,山腰時有雲霧環繞,遠望有如玉龍騰空,所以才有「玉龍雪山」的稱號。
麗江的背景—玉龍雪山
有旅遊書說「玉龍雪山是麗江的背景」,確實,只要不是陰鬱的天氣,在麗江,玉龍雪山總會不期然的撞進眼簾。我們進駐麗江這幾天,每次不經意抬頭,玉龍雪山就會出現眼前,有時清朗壯麗,有時朦朧嫵媚,總是隨著天候展現各樣的身姿。
其實,玉龍雪山豈僅是麗江的背景,它也可以是最引人的主角。有別於大研厚重的人文色彩,玉龍雪山以自然生態取勝,兩者相輔相成,讓麗江的景致更見多元飽滿。玉龍雪山的主要景點有甘海子、云杉坪、藍月谷、大索道冰川……,它們或者展現高原草甸的寧靜優美,或者出示千年冰川的壯闊,還有澄澈清冽的溪湖和森林風貌。
由於幅員遼闊再加上有些景觀雷同,旅者通常會依自己的時間選擇適合的路線。我們當然也不例外,幾經掙扎,決定先去藍月谷,再去賞冰川。之所以掙扎,是因為那難得一見的冰川處於海拔四千五百公尺的山巔,想要一睹真面目,得先通過「高山症」的考驗。尤其我這個曾經有過「高山症」前科的人,心裡更是掙扎得厲害,因為不想就此命喪異鄉。
↑從萬古樓遠眺玉龍雪山。〈 佩 攝〉
↑雲霧繚繞的玉龍雪山,有股神祕的美感。〈佩 攝〉
↑在藍月谷望見雪山。
雪山下的第一個傳奇──印象‧麗江
上山之前,我們先在雪山腳下(說是山腳其實也是海拔三千公尺了)來上一場藝術饗宴,那就是由名導張藝謀主導的「印象‧麗江」這齣著名的露天秀。它算不算傳奇呢?也許有人不以為然,但我還是覺得神奇,怎會想到利用大自然作為場景,以當地農民擔當演員,秀出這一深具當地歷史和文化意涵的表演。雖然,對張藝謀來說這已不是創舉。
進入劇場已是近午時分,天氣不太穩定,露天劇場背後的雪山也像在跟大家捉迷藏,時而露臉時而躲了起來,而我們的外套當然也是穿穿脫脫了。所幸天公還算作美,至少沒有下雨掃了大夥的興。
全劇長約一個半小時,分由六幕進行,有十個少數民族共五百多人以及百多匹悍馬參與演出,光看這樣的排場,就知道聲勢有多驚人。而第一幕「古道馬幫」,果然一出場就帶起了氣勢,只見一幫漢子騎著駿馬從四方奔馳而來,搭配震天價響的叫喊和舞蹈,頗具震撼效果,也讓人見識了當年馬幫行走茶馬古道的豪邁氣魄。第二幕「對酒雪山」則以少數民族的善飲,帶出他們的純真樂觀以及對待朋友的熱情。第三幕「天上人間」訴說著癡情男女的美麗愛情,第四幕「打跳組歌」以各族的特色歌舞歡迎嘉賓。第五幕「鼓舞祭天」講的是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以及對天對大自然的崇敬,喧天的鼓聲再度帶起高潮。第六幕「祈福儀式」則進入節目尾聲,離情依依的演員,為現場來賓祈福並期待他日再見。最後在一片傷感中,劇場落幕。
↑「古道馬幫」拉開印象‧麗江的序幕。〈佩 攝〉
↑各族獻上歌舞。〈佩 攝〉
↑印象‧麗江劇中豪邁的藏族漢子。
就是張藝謀
看完全劇後,我怔忪了好一會兒,說不上喜歡或不喜歡,總覺得少了些甚麼。記得看過此劇的朋友曾經說過,此劇讓他頗為震撼甚至感動落淚,他是個善感多情的人,我雖然不如他敏銳,但有一兩幕也讓我掉了幾滴清淚。只是,中間我卻也曾經昏昏欲睡,或許是前一睌沒睡好,但也因為內容的冗長無味。無可否認,本劇有其感人之處,尤其農民演員誠懇賣力的演出,更讓人感動。但全劇就是那麼張藝謀,尤其是近幾年來的張藝謀。不管電影作品甚至是北京的奧運開幕,總讓我有「華而不實」、「形式大於內容」的感覺。此劇也是,徒具形式之美,沒有主軸的內容,零碎而重複。不好說好不好看,值不值得看,我只能說它很張藝謀,喜歡張藝謀,那就去看吧!
↑數大就是美,張藝謀的作品一向以氣勢取勝。
閒步藍月谷
乍見藍月谷讓我非常驚訝,因為那仿如「黃龍」的湖景,曾經是那麼熟悉的身影,也讓我誤以為大陸到處都是這樣的奇景。然而仔細再瞧,總覺得它不是那麼自然,和黃龍的渾然天成有著很大的差別。果不其然,這是一個人工刻意塑造出來的景觀。老實說,我有點失望,再加上大批的遊客和提供拍照的氂牛以及穿著少數民族服飾的模特兒,突兀的觀光味,霎時遊興全失。所幸,領隊朋友帶著我們繼續往裡面走,景致逐漸轉變。木製棧道沿著清澈的溪流前行,雪山就在前面引導,兩旁則是中高海拔的樹林有雲杉、鐵杉、一些闊葉樹和高山杜鵑及不知名的野花,想必這才是藍月谷的本色吧!一行人閒散的走著,盡情享受著冷咧清淨的空氣和有如美國西部電影場景的景觀。初入谷的遺憾全消,這裡其實也是個挺不錯的地方。
↑藍月谷的入谷景觀,湖中的氂牛和少數民族少女都是提供拍照的道具。〈佩攝〉
↑仿如黃龍的湖景其實是人工作出來的。〈佩 攝〉
↑沿著棧道漫步前進,偶而停駐可以發現路邊有許多不知名的漂亮野花〈東 攝〉
↑這樣的原始風味才是藍月谷的本色。〈東 攝〉
↑像不像美國西部電影中的畫面。
↑雪山上的第二個傳奇──冰川
對我來說,玉龍雪山上的冰川也是個傳奇。儘管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還是硬著頭皮跟著大家一起上山。因為之前就有些微高山症反應,再加上到處販賣氧氣筒營造出來的氛圍,我也趕緊買了一罐氧氣筒讓自己安心(其實從決定行程之後我就開始未雨綢繆,每天吃洪景天,聽說它可以對抗高山症,進入麗江後,則每天拿隊友帶來的黑糖泡水喝。)
搭上大索道(纜車)後,我的心裡還是七上八下,沒事就拿著氧氣筒猛吸(天曉得裡面是不是真有氧氣,只覺得一陣清涼,全是薄荷味。),這事之後還常被隊友拿來取笑。隨著纜車快速上升,發現自己除了有點耳鳴,其他好像啥事都沒。反而覺得身後原本一直拍照的「喀擦」聲突然不見了,回頭一看,坐在身後的隊友一臉蒼白,雙手緊抓著窗把,原來他有懼高症。全車頓時哄堂大笑(這些沒有同情心的人),原本全神貫注於是否有高山反應的我,暫時也被轉移了注意力。
纜車速度很快,景觀也隨著高度起了變化,突然間全體大聲驚呼,因為一堵刀削般的山壁迎面而來,近到似乎就可以摸到它。驚嚇未過,驚喜接著而來,雪白晶亮的冰川,乍然出現眼前,壯闊的景象,讓我全身起了雞皮疙瘩,隊友也全都屏住呼吸,望著那不可思議的壯麗景觀。
大約三十分鐘的車程,我們抵達山頂的纜車站,在纜車站外的觀景台就可以欣賞冰川的景致。不過,如果還想更親近它,站旁還有棧道可以前往。由於外面下著雨天氣很冷,又擔心引發高山反應(因為走路已經有些氣喘),我和幾位隊友就在站內享受熱騰騰的泡麵,其他隊友則勇敢的繼續探險。
才剛吃完泡麵,前去冒險的隊友一身狼狽的回來,原來不知何時外面的雨變成了冰雹,雖然不甘心,但也被逼得不得不回來。雖然沒有抵達最接近的距離,但不管如何,他們總是盡力了,並且了無遺憾。
↑從遊客中心外眺望雪山,依稀可以看見山頂的冰川。我們就是從這裡
搭乘纜車上山。〈佩 攝〉
↑從纜車上往下看。〈佩 攝〉
↑這就是我們搭乘的纜車。〈佩 攝〉
↑從纜車上看到的冰川,雪白晶亮。〈佩 攝〉
↑纜車站外4506公尺的標高。〈佩 攝〉
↑沿著棧道前進,可以更貼近冰川。只是看似短短的一段路,
可得氣喘吁吁的花上一段時間。〈佩 攝〉
錯失的甘海子
我們再度搭上纜車,這時外面還在下雨,緊閉的窗戶讓人覺著氣悶。纜車快速下降,突然間,我一陣頭暈、耳鳴,緊接著冷汗直冒。原來沒有發生高山症的我,居然暈起纜車來了。
下了纜車之後依然暈眩、噁心,奄奄一息的跟著隊友搭上座車,一路又搖搖晃晃來到「甘海子」,經過七彎八拐的山路,我暈得更厲害,只好眼睜睜看著隊友下車玩耍。所以,甘海子究竟長得啥模樣,只好參考隊友拍回來的照片囉!而當晚,當然可以想見,我只能乖乖待在民宿,啥地方也沒力氣去了。
↑這裡就是我錯失的甘海子。〈佩 攝〉